135-1060-0256
做减法:为什么奶罩拒绝了雷军的投资
发布时间:2015/5/27 13:16:42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技术瓶颈的突破路径:对着传统流程做减法,信息处理量级从几万增长至千万级别
 
先来讲一下以前在做DNSPod时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的经历。
 
在DNSPod公司成立之后,DNS Server的处理能力面临着技术瓶颈。最早的时候,DNS Server的处理能力为每秒五、六万的QPS(Query Per Second,每秒查询率)。当时,我们的服务器每天都在经受大量的黑客攻击,这种级别的QPS处理能力是根本没法应付黑客攻击的。
 
一开始我们采用了优化软硬件的方案。当时我们找到其他厂商的服务器用于测试,同时把市面上的网卡、主板、内存都测了个遍。通过软硬件的测试和优化,我们可以处理的QPS从每秒五、六万长到了十几万,然后达到了五六十万的级别。
 
但每秒几十万的QPS级别依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就找了很多专家去聊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存在的问题。在沟通的过程里,我们找到了突破传统架构的创新方案。
 
我们发现,完全可以把整个DNS Server做成一个网卡驱动的形式,让服务器直接接管网卡。同时,我们根据这个架构自己开发了一套内存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在单核CPU下每秒的处理能力是一千万级别。最终的结果是,新架构的QPS峰值达到了1200多万,这个数字级别基本上就把万兆网卡每秒限速的最大物理吞吐能力(1440万QPS)榨干了。
 
相信即便是外行也能体会到5万和1200万之间的差异是质的飞跃。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所做的减法有两块,一块针对传统技术架构做的;一块是针对DNS协议做的。
 
传统而言,DNS Server是这样工作的:数据包到达之后先到网卡,再到系统的内核,再到操作系统软件,最终才到服务器程序。
 
在新的服务器架构下,服务器直接接管了网卡。这就是说,数据包到达网卡后直接就进入了DNS服务器的处理流程。传统架构下的内核和操作系统都被跳过去了。
 
DNS协议本身支持的东西是很多的,里面可以支持的功能是非常多的。我们在新的技术方案下有意识的把协议里面对提速无关的不必要部分都去掉了。这是很大的思路改变。
 
·太复杂的产品线只会举步维艰:做减法是形;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势
 
下面谈谈洋葱产品线由繁到简的思路转变。
 
洋葱一开始的整个产品设计拖的很长,大家在讨论时想把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往里加。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我们整个的开发周期变得特别长。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把整个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全部喊停了。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共同深度梳理了一遍产品和整体思路上的问题。
 
我们发现,之前的做法完全是工程师视角,把功能的实现作为了最重要的目标。当你跳出来看后才会发现能否从用户需求出发来确定真正要实现的核心功能和产品主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产品线所做的减法在形态上是很明显的,其实它的本质是思维方式从工程师思维转化成了用户需求思维:
 
大家在思路上达成共识之后,我们就砍掉了很多的功能,很多看上去很美但没有必要的部分也都被砍掉了。
 
为了考虑用户体验,我们甚至把很多已经做好的功能都屏蔽掉了,这些功能会在后期的产品迭代过程中逐步发布出来。
 
经过整体思路的转变后,我对公司整体、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构建起了比较完善、比较完整的理解。
 
现在在开发产品时,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基于想要满足的需求对整个产品未来要做成的样子有一个相对明晰的预期;
 
然后,把要达到那个状态之间需要做的事情分解开,把整体的规划分解为一个个的时间点;
 
最后,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按照既定的时间点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阶段该做的事情。
 
想清楚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和策略之后,你的融资节奏、招聘节奏、业务里程碑达成等等事情都会跟着明晰起来。
 
以融资为例:
 
这时候,你就能想明白什么时候要拿天使轮,你要怎么和投资人讲你的故事;产品出来之后,你会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去找A轮投资人了;拿了A轮之后,你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高效执行来验证你整个产品的可行性。
 
在验证产品可行性的阶段,用户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才是最应该考虑和实践的问题。以洋葱为例,我们目前需要找到一批B端的合作伙伴,让我上线的产品取得应用场景并验证场景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里,不应该过分追求用户数,因为如果场景不对用户是一定会把你卸载掉的。
 
对于招人来说也是类似的,你的产品阶段相对清晰了,你对于未来什么岗位上需要人、需要什么样的人、让这个人来做什么事情、这个人的重要性等问题都会做到心中有数
 
返回